<td id="f82nk"></td>

<acronym id="f82nk"><label id="f82nk"></label></acronym>

    <td id="f82nk"></td>

  1. <pre id="f82nk"><del id="f82nk"><xmp id="f82nk"></xmp></del></pre>

    1. 進步教育           主題課程          書香校園          特色美育          柯達伊教學法         健康食堂         文明校園




      北京市西城區進步小學


      20200312970452.jpg據《北京近代小學教育史料》記載進步小學的前身是創立于清光緒年間的慶育小學堂,民國七年劃歸京師上義師范學校管理( “中法上義學?!苯ㄓ?907年,該校為天主教圣母會文學所辦。1918年改制為完全師范學校。1919年11月22日,當時教育部批準辦學,頒發公章。此校乃是中國政府正式承認的第一所教會學校。董事會在阜城門外的石門柵欄修院,現北京行政學院),改稱上義師范附屬小學,嗣后師范改稱中學,小學亦隨之稱為上義中學附屬小學;后與北平私立育才小學合并,學校經費來源是農場所得和校董的募捐和學費收入。1952年9月22日,按照國家政務院的統一規定,私立育才小學由國家接管,改校名為馬尾溝小學,當時學校有250余名學生,9位教師,李云惠同志代表區政府宣布政府接辦私立育才小學的決定。1954年,北京市委決定在馬尾溝小學的校址建設黨校,同時選址在西直門外進步巷建設一所新的小學校,1956年初新學校建成,馬尾溝小學搬置新學校,改校名為進步巷小學。在1954年西四區舉行的4--6年級數學統考中,孫璧成老師任教的班級獲得了統考第一名的好成績,全校師生大受鼓舞。學校重視足球運動的發展,從1958年起多次榮獲北京市足球傳統校1、2名的好成績,并培育出多名足球專業人才。在1989年和1999年兩次代表北京市西城區少年足球隊到日本訪問比賽,并取得驕人的戰績;1992年學校被命名為西城區足球傳統校。在文革期間學校還與中國木偶劇團合作成立木偶隊,組織學生學習和演出木偶。學校木偶隊曾經到中山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參加慶五一、慶十一游園活動,受到群眾的喜愛。2003年7月,原進步巷小學和新興小學、北禮士路二小、展新小學合并為進步小學。       


      百余年來,學校歷經風雨,幾經變遷,至今形成了“以人為本,和諧自主,促進師生雙發展”的辦學理念和“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科研領先、全面育人、辦有特色”的學校發展方針,培養“陽光、博雅、創新、有責任”的進步少年,。目前學校有25個教學班,790名學生,65名教師。在上級的大力支持和學校干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以開展藝術教育為載體,加強文化建設和內涵發展,藝術教育特色日益鮮明。


      2003年合校伊始,學校領導明確辦學定位要“文化引領,特色發展”,要突出學校的特色和學校自己的優質文化,在積累中沉淀,在創新中發展。學校珍惜師生走過的每一步,發揮優勢,幫助師生成功,使學校以螺旋式上升的趨勢在創新中發展?,F在,學校有一支團結務實、甘于奉獻、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有一支愛崗敬業、責任心強、勇于改革的教師隊伍,其中有市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有市級“紫金杯”優秀班主任,有教育教學論文、案例在全國、市、區獲獎的教師,有區政協委員……


      學校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教育的高質量和學生的高素質,重視學校的特色發展和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在全國、市、區的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學校每年向中學及特色學校輸送大批的品學兼優的學生和特長生。



      20200314421711.jpg


      進步小學擁有一支聞名市區、享譽全國的少年管樂團,2004年學校的管樂團被市教委命名為“北京市學生金帆藝術團管樂分團”, 2010年7月被團中央的授予的國家一級學生樂儀隊榮譽稱號,2010年學校成為中央教科所藝術教育研究中心理事單位。


      管樂團歷經20多年風雨,在成就和發展了一批批孩子的同時,始終保持著高超的藝術水準和優良的社會聲譽。管樂團培養了孩子們欣賞美、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以美啟智,以美導行是學校開展管樂教育的宗旨。學校管樂團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專業精良、敬業奉獻的訓練管理團隊,還有一支經驗豐富,熱心青少年藝術教育的專業指導團隊。在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在孩子們的努力下,管樂團載譽無數,多次在北京市學生藝術節中取得一等獎,在全國非職業優秀管樂團展演中取得金獎,代表中國取得第26屆歐洲青少年音樂季A類大型樂團組一等獎,2018年參加慶祝國歌法立法一周年最多樂團共同演奏國歌創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學校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各項工作成績突出。學校的足球隊2007年在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上進行展示;在2008年第29屆奧運會期間曾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全民健身成果展示;2017年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學校在教學工作、信息技術工作、衛生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成績斐然,均取得了工作佳績。








      “進步”是指人或事物向上或向前發展。引申為適合時代要求,對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朱子語類》卷四二:

      “為學須先尋得一箇路逕,然后可以進步,可以觀書,不然則書自書、人自人?!?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講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今日之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正處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關鍵時刻,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需要我們培養一大批有堅定理想信念、敢拼搏會創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將成為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奮斗的主力軍和生力軍。


             


      在這樣的背景下,進步小學作為百年老校,始終堅守如一,扎實辦學。學校恪守“積跬步至千里 做進步人”的校訓,以“天天進步,成就卓越”為核心價值觀,做適合每個孩子的進步教育,培育進步少年。----------- “進步”代表的不僅是學校的名字,更是學校教育靈魂。進步教育的目標不是打造標準的成功者,而是要為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負責,堅信過程中的點滴進步才是成就其未來卓越的基石。



      “天天進步,成就卓越”

      做為一個進步的人,實現不斷提升自我,從而適應時代的需求,對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就必須擁有進步的能力。我們認為對于學生而言,進步教育的要義在于勤積累、敢拼搏、會創新、求發展。



      勤積累-夯實根基的教育


      積累是為了將來發展的需要,逐漸聚集起有用的東西,使之慢慢增長,完善。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日常生活,積累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學習生活中,積累即是不斷提高和完善的方法,又是拼搏、創新、發展的前提。


      學會勤積累,要像“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彼嬖V我們的那樣,學會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和積累,質變的前提是量變。任何事情都要從眼前的一點一滴做起,踏踏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做人,不怕辛苦和困難,最終才能做到真正的進步。只有學會勤積累才能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與技能的基礎,形成深厚的根基與底蘊,為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提供良好的準備與條件。



      敢拼搏-堅定意志的教育


      “拼搏”是指用自己的最大的力量和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隨著國力的發展,生活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拼搏的精神更顯得尤為可貴。


      在現實生活中,拼搏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向自己設定的目標努力。為自己設定符合自己實際能力的學習目標,然后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并付諸實施,克服困難,勇敢堅定,最后實現目標取得進步;二是在與對手的競爭中取得優勢與勝利。在比賽中面對強大對手,在落后的局面中沉著冷靜,運用智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實現自我突破,從而取得競爭的勝利。


      學生的成長過程不能只有溫言細語、只有關愛感化,還要在他們的教育過程中設定目標、提倡競爭,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奮勇拼搏,從而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形成堅定的意志品質,匯聚為自我發展、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


      梁啟超所作的《少年中國說》做為喚醒中國人的號角,喚起了多少國人拼搏進取之心。他說: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span>



      會創新-思維能力的教育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原來不存在或不完善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是使整個教育過程被賦予創新活動的特征,并以此為教育基礎,達到培養創新人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進步為目的的教育。


      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極被動的被塑造的過程,而是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主動性,使教學過程成為受教育者不斷認識、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過程,亦即培養受教育者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新能力的過程。



      求發展-寬廣視野的教育


      發展是事物從出生開始的一個進步變化的過程,是事物的不斷更新。是指一種連續不斷的變化過程。既有量的變化,又有質的變化。


      我們所說的發展教育是個體發展,科學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融合體。在個體的發展過程中,生理、心理和社會實踐三種活動及其作用是共時、交融的。


      因而,社會實踐活動從綜合的意義上把主體與客體、個體與社會、人的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聯系起來,在個體自身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均處于常態的情況下,它往往成為推動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版權所有? 2008-20172014 北京市西城區進步小學

      京ICP備16068053號-1

      學校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南大街榆樹館胡同1號 郵政編碼:100044
      電話總機:01068354352 010-68351098 010-68333956
      本站支持IPv6訪問
      久久国产aa

      <td id="f82nk"></td>

      <acronym id="f82nk"><label id="f82nk"></label></acronym>

        <td id="f82nk"></td>

      1. <pre id="f82nk"><del id="f82nk"><xmp id="f82nk"></xmp></del></pre>